近年来,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关决策部署,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计系统以统计改革为“抓手”,强化统计监测,扎实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规模稳步壮大,民营工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民营投资回暖迹象渐显,全州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提高站位,持续推动统计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这为民营经济发展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深入推进统计改革,既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又是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有助于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是深入学习宣传新修改的统计法。以学习贯彻新修改《统计法》为契机,深入民营企业开展统计业务指导、统计法规知识宣传和统计改革政策宣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关于统计改革的重要文件精神落地落实,引导民营企业正确认识统计数据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如实填报统计数据。二是深入推进企业统计电子台账。为进一步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减轻企业工作负担,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动企业统计台账电子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自主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统计电子台账,全面加快企业统计台账电子化进程,截止目前,全州“四上”企业电子台账建设铺开率已达51.3%。三是持续深化民营经济监测。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开展好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等要求,制定印发了《黔东南州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方案(试行)》,进一步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税收收入、信贷投放、参与投资、研发活动、创新活动及生产和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在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业态市场培育、疏通民营企业发展堵点和难点上提供参考。
二、强化服务,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民营信贷服务持续增强。近年来,我州持续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广普惠金融政策,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民营信贷服务持续增强。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全州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达223.54亿元,同比增长10.2%。惠普小微贷款余额456.11亿元,同比增长15.0%。二是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不断规范。按照《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关于推行“扫码入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通知》和《贵州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涉企行政检查“扫码”程序,杜绝“乱罚款、乱检查”“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行政执法不规范”等行为,统计执法检查由过去“双随机”检查改为“专业提供线索”执法检查,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
三、跟踪监测,全力服务规上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民营经营主体稳步壮大。一季度,全州内资(私营)企业总量同比增长2.6%,其中,新设内资(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3.3%。二是民营投资实现扭负为正。一季度,全州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较上年全年提高7.9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0.7%,较上年全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三是规上民营工业生产保持向好态势。一季度,全州规上民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州31个行业大类中,100%为民营的行业共20个;增加值正增长的行业26个,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的增长较快。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比重居前三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