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无障碍关怀版
欢迎访问黔东南州统计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统计数据 » 最新数据发布与解读
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冲击带来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黔东南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与全国全省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2013-2021年,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2013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2018年突破1000亿元,2021年全州生产总值达1255.03亿元,是2012年的2.03,全州生产总值逐年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人均GDP实现新突破。全州人均GDP2015年、2019年先后突破2万元、3万元大关,2021年人均GDP达到33464元,是2012年的1.92倍,比2012年高20089元,年均增长7.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21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59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6.6%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3-2021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2021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5家,比2012年增加104家,增长54.5%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2013-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2021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6.5%,比第二产业投资高58.8个百分点,进一步彰显服务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服务行业逐渐转型升级消费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2016年、2019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突破400亿元和500亿元,2021年达到646.66亿元,是2012年的2.9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12.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20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为1700亿元和1773亿元,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1018亿元和1346亿元,是2012年末的2.5倍和4.1倍。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州上下勠力同心,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20全州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含4个深度贫困县),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含1038个深度贫困村),130.1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0.10%降到0,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黔东南新篇章。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州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8%十三五期间,水环境质量同比大幅提高31.25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完成退石漠化治理26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8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8%,居全省第一位。

教育普及力度显著提升。2021年,全州拥有各类学校2463所,比2012年增加528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达到52425人,比2012年增加10301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93.86人,比2012年增加23.05万人。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均大幅提升,2021年全州学前三年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3.2%96.48%92.87%,分别比2012年提高26.5115.227.91个百分点。

卫生健康水平大幅加强。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2021年全州各类卫生机构数3921个,比2012年多27个;床位数28384个,比2012年多13454个,是2012年的1.9倍,全州卫生机构从业人员数38011人,比2012年多17544人,其中执业医师9695人,比2012年多4801人。全州每千人口医生数量、每千人口床位数分别为2.59人、7.59张,与2012年的1.07人、3.25张相比,分别实现翻番,全州建成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医疗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425元,比2012年提高18594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89元,比2012年提高7664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1.5%;城乡收入比由20124.07缩小到2021年的3.0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3.89万人、231.62万人、22.34万人、39.31万人、14.16万人,相应基金支出分别达到46.87亿元、7.45亿元、3840万元、9611万元、1.26亿元。全州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数达2618个,其中敬老院65所。全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为265372人,仅为2012年的28.37%,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