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四上”企业保持增长,但新入库减少、退库量激增,尤其房地产、工业等领域压力显著。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增长动能不足等问题突出,需加强精准扶持与监测,稳定市场主体,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在库单位情况
全州共有“四上”企业1616家(包括停歇业单位38家、注销单位3家,下同),较上年同期增加36家,同比增长2.3%。从行业结构看,工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较高,分别为28.0%和23.7%。具体来看,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服务业企业数量分别为452家、221家、383家、182家、254家、124家。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同比有所减少外,其余行业均实现增长。从县域分布看,凯里市(500家)、榕江县(114家)、黎平县(108家)、天柱县(102家)4个县(市)在库单位数超过100家,合计占全州总量的51%。与上年同期相比,凯里市、镇远县、从江县、雷山县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岑巩县持平,其余县均实现增长。
二、入库单位情况
1-8月,全州新纳入“四上”企业76家,同比减少11家,下降12.6%。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入库数量最多,占全部新入库企业的36.8%。与上年同期相比,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加2家和8家,其他行业均出现下降。分行业新入库数量为:工业12家、建筑业12家、批发零售业28家、住宿餐饮业17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5家、服务业2家。从县(市)看,入库数量5家及以上的有凯里市(25家)、天柱县(7家)、黎平县(5家)、榕江县(6家),四县(市)合计占全州入库总量的56.6%;施秉、三穗、锦屏、剑河、台江、麻江6个县入库数量同比增加,其余县(市)均减少。
三、退库单位情况
1-8月,全州“四上”企业退库67家,同比增加39家,增幅139.3%。退库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经营不善、业务萎缩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导致部分企业营业收入下滑,由规上转为规下,甚至停业注销。从退出类型看:“规上转规下”企业19家,占28.4%;无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企业或资质过期的建筑业企业退出29家,占43.3%;停歇业退出14家,占20.9%;注吊销退出3家;专业变更退出2家。从行业看,退库单位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21家)、工业(14家)和住宿餐饮业(13家),三者合计占退库总量的71.6%。此外,建筑业退库10家,批发零售业退库9家。从县域看,退库数量较多的为凯里市(20家)、天柱县(8家)、从江县(8家)、镇远县(5家)、黎平县(5家)、雷山县(5家),合计占全州退库总量的76.1%。
四、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尤为突出。全州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0%,而大中型企业支撑有限。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有限等问题,经营稳定性较低,易受外部冲击,退库风险较高,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二)新动能培育仍显不足。1-8月,全州“四上”企业净增仅4家,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新入库企业数量均同比下降,反映市场主体培育滞后,亟需加大政策扶持和企业纾困力度,扩大有效市场主体增量。
(三)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截至8月,全州“四上”企业退库数量达到上年同期的2.39倍,尤其是房地产业、工业及住宿餐饮业退库现象突出,三者退库数量合计占比超过70%。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工业部分领域生产经营承压,住宿餐饮业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需高度重视相关行业的运行态势和风险防范。
五、相关建议
(一)精准施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民营企业(占全州“四上”企业83.3%),全面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包括减税降费、融资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等。着力破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的隐性壁垒,推动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和发展信心,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新动能。
(二)强化企业监测与帮扶机制。加强对在库企业的动态跟踪和精准服务,定期开展实地走访和调研,密切监测用工、产值、利润、营收等关键经营指标。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供应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稳定生产经营,防止出现大规模退库。
(三)提升培育入库质量与实效。加强“四上”企业培育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增强企业对纳统工作的认知与配合度。指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统计基础,做好申报材料准备,提高入库通过率。统计、行业主管等部门需强化审核把关,做到应统尽统、真实可靠,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